用户名: 密码:
液氨综合年报】【 液氨行业会议专题】【液氨周报
解析氮肥行业“十二五”发展思路 - 新闻动态 -
  您的位置: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 政策政言

解析氮肥行业“十二五”发展思路

作者:网络  来源:网络转摘  时间:2011/7/27 11:06:25  阅读:1622次】
   氮肥工业是关系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十一五”期间,我国氮肥工业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市场化改革、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产品产量等方面都获得了较大发展,我国氮肥工业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十二五”时期是氮肥工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准确把握国内外市场新变化,科学制定《氮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对于加快结构调整,解决发展中的突出矛盾,推动我国氮肥工业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氮肥工业现状及形势
  2010年全国合成氨产量为5220.9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33%,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合成氨生产国。2010年全国共有氮肥企业472家,其中尿素生产企业187家。已形成20个具有百万吨以上规模的生产基地,其产能占我国尿素总产能的68%,并且23%的合成氨产能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其中920万吨以天然气为原料,620万吨以煤为原料,为“十二五”期间氮肥工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十一五”期间,年均农用氮肥消费量为3057万吨(折纯氮),占全国氮肥产量的83.7%;年均农用尿素消费量4072万吨(实物量),占全国尿素总产量的80.1%。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9、2010年因出口量变化引起库存波动,导致表观消费变化较大,实际农业消费量并没有太大变化。到“十一五”末,农用氮肥和尿素消费量分别在3000万吨(折纯氮)和4000万吨(实物)左右。
  2010年我国合成氨工业消费量为493.8万吨,占总产量的9.5%左右。主要用作丙烯腈、己内酰胺、硝酸等化工产品的生产原料。
  2010年尿素工业消费量为315.1万吨(折纯氮),占总产量的13%。尿素在工业上主要用于高聚物合成材料生产,其中60%用于生产三聚氰胺和脲醛树脂。
  2010年硝酸铵的工业消费量为82.3万吨(折纯氮),占全年硝酸铵总产量的57.4%。硝酸铵在工业上主要用于生产炸药,也是氧化氮、维生素B和无碱玻璃等产品的原料,还用于制造烟火和杀虫剂,用作冷冻剂、胶版印刷等方面。
  
  氮肥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国氮肥工业取得了很大发展,但产能过剩、原材料价高量紧、企业集中度低等突出问题,致使企业效益普遍低下,市场主体作用较弱、竞争力不强。
  2010年全国氮肥产能4700万吨(折纯氮);尿素产能6600万吨(实物量)。产能过剩是近年来氮肥行业发展中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2010年氮肥、尿素产能过剩的情况分析如下:
  按表观消费量分析:如果仅仅考虑国内消费市场的话,2010年氮肥、尿素表观消费量分别为3274万吨和4499万吨,产能分别过剩1430万吨和2100万吨,过剩率为30%以上;
  按产量分析:考虑一定量的出口情况下,2010年氮肥、尿素实际产量为3710和5200万吨,产能过剩分别为990万吨和1400万吨,产能过剩率为20%以上。
  由于天然气供应限制,有三套大化肥装置约200万吨尿素产能建成后未能生产,一些气头大化肥装置每年被迫停产180天左右,减少尿素产能约有200万吨,以上两项共减少约400万吨尿素产能,这些对产能过剩值计算也产生一定影响。如果扣除这部分产能,按表观消费量计算,尿素产能过剩量仍有1700万吨,过剩率为26%;按产量计算,尿素产能过剩量仍有1000万吨,过剩率为15%。
  由此可见,氮肥产能严重过剩。另外,尚有1000多万吨(折纯氮)拟建和在建氮肥装置,如不严格限制,将使氮肥行业“十二五”产能过剩的矛盾更加突出。
  近年来氮肥产能过剩不仅造成巨额资源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更严重的是破坏市场的供需平衡,压低市场价格,威胁产业安全。这也是长期以来,氮肥市场价格低迷,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
  氮肥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一是投资过热,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十一五”期间,新建尿素装置增加产能达1800多万吨,加上挖潜改造增加产能460万吨,新增尿素产能共2260万吨。因近两年退出的产能380万吨,到2010年底我国尿素产能达6600万吨,比2005年净增1880万,增长了40%。
  二是落后产能未能及时淘汰。由于有的新建大型加压煤气化装置,未能顺利达标生产;有的新建大型加压煤气化装置,虽然已经投产,但由于新装置投资过大,而老装置成本仍有一定竞争力,因此,落后的旧装置未能被及时替代。
  
  “十二五”发展指导思想和目标
  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氮肥行业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技术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农业用肥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落脚点;坚持把节能环保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促进氮肥工业可持续发展。
  总体发展目标
  1.产能调整目标以满足“十二五”期间国内农业和工业的需求为产能调整和发展的基本目标。根据对工农业需求的预测,2015年需要氮肥产量为4330万吨,需要产能为4800万。2010年现有氮肥产能为4700万吨;“十二五”期间将逐步淘汰700万吨落后的、竞争力差的产能,以800万吨新增优势产能替代,即净增产能控制在100万吨左右,到2015年全国氮肥产能方可控制在4800万吨左右(折纯氮),基本达到产需平衡的目标。
  在2010年现有氮肥3710万吨产量中,出口量有400多万吨,“十二五”期间按400万吨作为市场调节的余量。
  据统计,目前在建和拟建的氮肥产能有1000多万吨(折纯氮),必须严加控制,以替代为原则保证氮肥行业“十二五”产能调整目标的实现。
  2.产品结构目标2015年,尿素产能比重维持在64.5%;碳酸氢铵产能下降一半,比重下降至6%;硝酸铵产量随硝基复合肥的增长有较大增加,比重提升为7.3%;氯化铵随着联碱的发展,产能略有增加,占氮肥总产能的7.7%;硫酸铵因环保和综合利用,比重增为4.4%。氮肥复合格率由“十一五”末期的30%增加到45%。
  3.企业结构目标“十二五”期间,氮肥行业集中度应有明显提高,大型氮肥企业(包括集团)产能比重应占到80%以上;全国氮肥企业数量应降至250家以下,建成20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氮肥企业集团。
  4.原料结构目标“十二五”期间应开好管好现有的采用加压连续气化技术装置,使全国以非无烟煤为原料的产能比重由现在的10%提高到25%,以无烟煤为原料的合成氨产能比重由现在的65%下降至55%;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合成氨产能比重下降至18%。其余2%以焦炉气为原料。
  5.技术目标2015年全国氮肥行业技术和装备水平应有明显提高。全国合成氨综合能耗平均值应达到以下要求:以无烟块煤为原料的合成氨综合能耗降到1350千克标准煤/吨以下;以非无烟煤为原料的合成氨综合能耗降到1650千克标准煤/吨以下;以天然气、焦炉气为原料的合成氨综合能耗降到1150千克标准煤/吨以下。
  “十二五”期间,氮肥行业废水排放总量应比“十一五”末减少17%,氨氮减少18%,COD减少13%;废气废固基本达到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要求。
  主要措施
  “十二五”期间,氮肥行业要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通过结构调整化解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优化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主要措施如下:
  1.严格控制氮肥总量“十二五”期间,氮肥行业要在政策引导下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以优势产能替代落后产能,严格控制氮肥总量。
  一是要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引导落后的企业转产或关闭,压缩和疏导过剩产能,实现700万吨氮肥(折纯氮)落后产能和竞争力弱的产能平稳退出。其中包括:退出290万吨(折纯氮)碳铵产能;退出410万吨(折纯氮)尿素产能;
  二是要严格市场准入,加强新建项目的审批管理,提高新建项目的准入门槛,严禁盲目建设,执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规范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的通知(发改产业[2011]635号),对合成氨实施产能置换方式,控制产能过快增长,实现“十二五”期间氮肥产能供需总量平衡的目标。
  2.积极推进氮肥行业技术进步“十二五”期间,氮肥行业要坚持把技术创新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引领行业技术进步,提高氮肥产业技术水平。
  一是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开好管好已经建成和在建的加压粉煤气化装置,保证这些装置(114台,占合成氨总能力25%)的运行指标均能达到先进的气化水平;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大型合成氨、氮肥企业要积极开发进一步节能降耗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是以需求为基础,加强关键和前沿技术的开发研究。完成应用面宽、技术水平高、效益显著的技术研发课题,重点提高并开发国产化干煤粉气化技术、高效率的大型国产化压缩机、大型高效低压的氨合成技术及催化剂,进一步发挥先进气化技术对国产化大型氨合成、氮肥装置的引领和促进作用。
  三是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本质安全型企业为重要着力点,推广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为此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要继续推广生产过程中各关键环节的适用先进技术,重点抓好现有的上千台固定床间歇气化装置和上百套水溶液全循环尿素装置的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使各主要生产工序达到以下基本指标:(1)固定层间歇式煤气化合成氨生产装置燃料煤消耗低于100千克标煤/吨氨;(2)固定层间歇式煤气化造气循环水实现全闭路循环,达到造气污水零排放;(3)变换工序蒸汽消耗低于400千克/吨氨;(4)氨合成工序蒸汽回收量高于700千克/吨氨;(5)尿素氨耗低于590千克/吨尿素、蒸汽消耗低于1400千克/吨尿素;(6)硝酸装置实现蒸汽自给。
  2.要下决心淘汰落后的工艺和设备。应淘汰以下各项工艺及设备:(1)天然气常压间歇催化转化制气工艺;(2)造气吹风气、炉渣余热回收及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的固定层间歇式煤气化装置;(3)半水煤气氨水液相催化脱硫工艺;(4)DN600系列氨合成设备;(5)2D、L3.3、4H8、4M8等型号的往复式氢氮气压缩机组;(6)常压法硝酸生产装置。
  3.要在改造及新建装置时限制以下工艺、设备的选用的:(1)热钾碱法脱碳工艺;(2)1.7MPa碳酸丙烯酯脱碳工艺;(3)醋酸铜氨液一氧化碳净化工艺;(4)压力高于26MPa的氨合成工艺;(5)DN800系列氨合成设备;(6)综合法硝酸生产装置。
  4.要在三废资源化循环利用和污染治理上下功夫,进一步减少水资源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加强环保管理,提高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四是技术创新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加强技术进步管理工作。建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提升企业技术开发水平;建立企业培训体系,提高员工素质;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促进产学研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知识产权意识,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提高企业研发资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引导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十二五”期间,氮肥行业要坚持市场化运作,以资产、资源、品牌和市场为纽带实施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一是推动优势企业实施跨地区强强联合或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二是推动氮肥企业与能源企业、农资流通企业联合或兼并重组,整合生产要素,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大型化、集约化企业集团,提高企业竞争力。
  
  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十二五”期间,氮肥行业要狠抓多层次、多产品开发,有效疏导过剩产能,提高经济效益。
  一是提高大颗粒尿素、缓控释肥、专用肥和硝基复合肥的比重,适应农民用肥习惯的变化和农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二是做好并拓展农化服务,参与测土配方施肥工程,生产复合肥、掺混肥、配方肥,减少生产及流通环节,降低产品成本;三是肥化并举,建立多层次、多产品的化工生产体系,延伸产品链,提高附加值,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一方面要加强对附加值高、专用深加工产品的研发与市场开拓;另一方面要放眼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发展有创新技术、有资源和市场优势、有成本和规模竞争力的产品。
  
  在“十二五”期间,各个企业都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满怀壮志制订十二五发展规划。
  
  走适合灵谷化工发展之路
  江苏灵谷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谈福元
  灵谷化工坐落在我国东部地区,企业没有资源优势,也没有资本优势,而且企业处于太湖上游人口稠密区,安全、环保问题特别敏感。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东部地区的大型尿素生产企业,作为一个在本地区经济中有一定地位的企业,走好“十二五”可持续发展之路,一是进一步依靠科技进步发展企业,达到“节能、环保、安全、高效”的发展要求;二是一分为二,正确定位,利用局部优势,发展局部优势产品,拓展局部优势市场;三是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继续走适合灵谷发展的道路;四是在技术升级的同时,要实现更高水平的环保、安全生产升级;五是积极构思部署“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理顺新形势实施新战略
  云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凌晓东
  “十二五”期间,云天化将以“肥为基础、肥化并举、相关多元、转型升级”的产业发展战略为指导,根据集团产业特点和发展现状,按照“三心一补”的发展要求,以打造新的竞争优势为目标,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延伸产业链,不断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进一步做强、做优现有产业;加大力度推进中低品位磷矿、磷石膏等资源的综合利用和高效煤气化技术的开发应用,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水平;紧密结合行业特点,以节能减排为切入点,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大幅度减少资源和能源消耗;积极发展符合未来发展方向、潜在市场大、综合效益好的新兴产业和产品,重点推荐石油化工、新型能源等项目,加快培育新增长点;高度重视环保建设,最大限度减少废物排放。
  
  “巩固、创新”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山东鲁西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金林
  “十二五”期间,公司将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产业聚集为主要特征,以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主导产业特色鲜明,水平和规模居全国领先地位。煤化工产业发展趋势:生产原料本地化、生产装置大型化、产品精细化。原料路线和动力结构调整年产30万吨尿素项目,尽快达产达效,为公司主业化肥装置改造提供借鉴。盐化工产业发展趋势:逐步采用离子膜少见技术取代石墨阳极隔膜法烧碱,提高烧碱产品质量,降低能耗;增加含氯专用化学品、医药中间体等产品的种类、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做好盐酸、氢气等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
  
  巩固基础产业加快结构调整
  山东联盟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济师贾玉清
  “十二五”期间,公司抓住老厂区“退城进园”机遇,对城战装置进行技术升级,提升氮肥板块的核心竞争力,为“扩化”夯实基础;利用煤化工资源优势,新建5万吨/年乙撑胺项目,向精细化工迈进;利用石化资源优势,实施煤化工、石油化工一体化战略,筹建丁辛醇项目,进一步扩大精细化工产业规模;利用盐业资源优势,实施煤化工、盐化工一体化发展战略,筹建联碱等项目,丰富和优化联盟公司的产品结构,进一步实现转型跨越;利用煤炭资源优势,追踪DMTO项目,打造联盟化工产品“循环产业链”,为“十三五”期间的做大做强奠定基础。
  
  坚持科学发展观打造双百企业
  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特别助理吴世华
  “十二五”期间,湖北宜化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设计、贸易、物流、工程服务、金融等现代化服务业,调整产业结构,扩大低能耗低排放产业比例,传统产业向资源地靠近,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发展低碳循环经济,达到“十二五”国家规定的目标;加强原料结构调整的技术研发,实现低质煤制气;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提升竞争力;强化管理创新,用好“五六七”管理思想,向管理要效益:“五项措施”“六大任务”“其打法宝”。力争2015年实现800—1000亿元的销售收入,努力实现“双百”目标,发展成为中国领先、世界知名的大型化工企业。
  
  走发展创新之路寻求产业突围
  四川化工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晓军
  “十二五”期间,公司将以煤气化建设及煤化工产业延伸为主线,寻求多元化发展,实现产业发展转型:加大资源获取,加快矿山开发,实现原料结构多元化,降低对单一天然气原料的依赖,提高原料保障水平;建设煤气化装置,以弥补公司原料天然气不足和产品结构单一;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降低对化肥生产和经营的依赖,提高化工新产品在公司产品中的比例。同时加强肥料技术和施肥技术的研发创新,在实现肥料养分多元化的同时,实现肥料产品的专用化、功能化、精细化和高端化。加强农化技术服务创新,实现肥料研发、生产、销售、物流和售后服务的集约化和一体化,实现营销创新和市场突围。
  
  创新发展中的新天脊
  山西天脊集团有限公司销售公司党委书记赵惠民
  天脊集团作为我国专业生产硝基复合肥料的大型企业,拥有国内最大的硝酸生产装置和独特的冷冻法硝酸磷肥生产工艺,同时,天脊集团还承担着我国硝基复合肥料在农业生产上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在营销理念上,天脊集团一直把为顾客提供优质农化服务和普及科学施肥知识作为工作出发点和归宿,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顾客服务,赢得顾客的满意和忠诚。农化服务的创新为生产和营销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软件”支持,它与产品创新、营销创新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为广大客户提供了更加专业、细致的服务。
  
  转变方式调结构推进转型促发展
  贵州赤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崔小安
  要想发展,就必须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改变原料、产品单一、运输困难局面,需要我们立足贵州缺油少气、煤磷水等资源丰富的实际情况。面对天然气原材料价高量紧不利局面,在结构调整中,我们将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量力而行”的策略。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及规划,从总体上把握企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方向,坚持优先目标、实施重点突破,讲求实效,一方面要立足现有装置,积极实施结构调整,另一方面,我们将加快论证并实施低供气量状况下装置技改方案,尽量提高生产负荷。
免费注册会员
有价值的内容服务
优先发布供求合作信息
热点文章排行
·最新液氨价格
·国际液氨价格大幅飙升
·液氨知识
·“液氯”介绍
·2014安全评价师专业能力:冷库..
·中化在宁建国内最大氮肥基地
·价格表1(化肥企业)
·2010年我国液氨市场预测分析
·近期甲醇市场价格行情述说
·从销售价分析今年液氨走势
·山东胶州查液氨使用单位19家查..
·贵州化肥厂发生液氨泄漏 六千群..
·2月份液氨市场供求动荡
·液氨槽车灌装标准操作法
·2006年度液氨市场预测
·国内液氨市价呈上涨趋
·液氨事故应急预案
·中国谷氨酸味精行业跟踪
·中国化肥行业从何处突围
·罐车侧翻液氨泄漏 消防17小时紧..
·上篇新闻:天脊集团:从传统向现代跨越
·下篇新闻:中国石油大型氮肥成套技术开发取得新突破
复制 】 【 打印
    相关新闻  
·2021年中国氮肥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21/2/2 9:21:13
·2021年中国合成氨四大数据关注点 2021/2/2 9:19:13
·化肥消费量缩减,合成氨去向如何 2021/2/2 9:17:39
·液氨、氨水检测有了新标准 2021/2/2 9:14:19
·茂名石化新建液氨装车项目成功投用 2020/7/19 10:30:08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资料来自网上收集,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整理。

关于我们 | 市场调研 | 专题新闻 | 液氨周报 | 网站广告 | VIP申请 | 市场行情 | 网站制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2-2020 中国液氨信息网 技术支持:新华世纪网 冀ICP备12022358号-2 电话:0311-87700840
本网有部分文章或信息来自其他网络或媒体,如有侵权或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以便我们第一时间内删除相关内容。E-mail:7796195@163.com